佛法分享 21.0526

【 衛塞節開示與祝福 】 聖喜長老主講

佛法分享 21.0103

【 入出息念的四念處 】 聖喜長老主講








《聖喜長老》——衛塞節開示 19.0528

對於佛教徒來說,今天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。一年365天,這一天天是非常非常特別的。因爲今天是(苟達麽)菩薩誕生的日子,菩薩用了許多個大劫的時間圓滿波羅蜜。

《聖喜長老》——來自龍樹林的祝福 19.0102

親愛的信眾們,2019 年的開始,對世間的人們是個特別的一天。年復一年,世界一直在改變,世界一直在更新。與此同時生命也在成熟著以及年老也越來越靠近終點。


《聖喜長老》——臨死和病痛 18.1109

這首偈頌是佛陀在 Jētavana 寺院時所開示的佛法。原因是 Ujjhānasaññī 尊者,平日總看別人的過失,挑剔別人,數落他人的不是,內心充滿輕蔑惡意。

菩提護大長老 Bodhirakkhita Mahāthera 18.0827

每到過龍樹林的人,除了會去禮敬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大白塔,還有肯定會去的另外一個地方就是山洞孤邸。龍樹林最初僅有的孤邸就是山洞孤邸。

【 聖喜長老開示 】 好自端嚴 | 《 法句經 》 240 偈 18.0824

講述 Tissa 尊者平生修行不力,後因突發疾病過世,死後因貪戀己的袈裟不捨,投生為蝨子,守護著袈裟。當家屬為他辦完喪事,僧團準備處理他的遺物,分配袈裟時,這蝨子非常擔憂憤怒,哭喊著僧人奪走他的袈裟…

【 聖喜長老開示 】 醒覺者 | 《法句經》 226 偈 18.0626

女僕 puṇṇā 因趕舂米,半夜未眠,望見靈鷲山僧人亦未入睡。心中不解,自己深夜未眠是需工作,為何尊者半夜仍未休息?隔天因遇佛陀、阿難尊者,供養佛陀糕餅。佛陀向她解釋尊者徹夜用功,精勤修行,是志求涅槃,熄滅諸煩惱。

【 我們想要做甚麼?】 18.0615

如果一個人,只相信親眼所見或親耳所聞,這樣的人對不可見聞的來世,想必將毫無準備。人們必須要能辨析看不見的東西,辨析聽不到的聲音。

如何滅除痛苦(三) How to Make An End to Suffering 18.0530

在《轉法輪經》裡,佛陀教導說貪愛是集諦。在《相應部.因緣品》(Saṁyutta Nikāya, Nidāna Vagga)裡,佛陀教導說緣起也是集諦。因此無明(avijjā)、愛(taṇhā)、取(upādāna)、行(saṅkhāra)與業(kamma)都是集諦。

【聖法大長老開示】對於輪迴的悚懼 17.1228

在《相應部‧因緣篇‧無始相應》裡,佛陀如此教導:「諸比庫,在此長時,很難找到先前不是母親的有情。這是什麼原因呢?諸比庫,此輪迴是無始的…諸比庫!

【聖法大長老開示】 17.1013

我們大家都跟隨佛陀、佛法、僧伽,必須得要維持和諧,那才會快樂。大家必須得要同心,都是一樣的。

聖喜禪師 | 培育善的目標 17.0710

我們想要現在快樂,想要未來也快樂,那我們得要做的就是培育善行、培育善的業。當善業強的時候,我們就會現在快樂,未來也快樂。你看有些人,他們認為快樂是擁有許多的財富,有許多財富他們就會快樂。

日常生活的無我訓練 17.0214

在日常生活中的無我可以與因果關係一起修。如果你可以看見真正的名色法都是因果關係,那就可以很容易的看見無我。修習空或無所有 - 這個世界都是無所有的,也可以看見無我。

《聖喜長老》——業的阻礙 16.1104

有時一些禪修目標是適合我們的,但我們卻不想(不喜歡)修。為什麼?這是業在阻擋著我們。就像吃 ARALU(斯里蘭卡的一種果實)對我們的身體很好,但我們就是不想吃,這就是業阻撓。

《聖喜長老》——捨心 16.1027

捨心是一種空把東西放掉、沒事?或是觀察事情看的很仔細,不帶情緒去看他?捨心是一種放掉他、放掉他,用一種忍耐、安忍的心去放掉他。

《聖喜長老》——我們都是一樣的 16.1023

基本上,我們大家都是一樣的,這就是為何佛陀的教法契合每一個人。契合我、契合你、契合他,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。我們都在同一條道上,一樣的軌道上,只是程度不同而已。

觀心轉心 16.1019

佛陀講過,我們心中剛生出來的時候,是非常清淨的,當心剛生出來的時候,遇到不好的所緣、不清淨的所緣,就會變得不清淨,遇到清淨的所緣就變清淨,這是很自然的。

《聖喜長老》——知見 16.1012

看到自己的心是如何,看到自己的心發生什麼事情,去看這顆心真的是無我的,起來的時候,可以去看他是必要的、是不必要的,是好的、是不好的...

《聖喜長老》——生病時的省思 16.1002

通常當我們的身體弱時,我們心的力量也會下降。這時,我們應該思維死亡:「一天,我也可能在病中死去。因為這樣,我現在就應該修行。

《聖喜長老》——我們都無法停止變老 16.0911

我們都無法停止變老。有誰可以停止變老呢?是誰讓我們變老?我們一段時間是年輕的,一段時間是中年了,一段時間後變老了,過後就結束了。這是誰在做的?

《聖喜長老》——蟻丘裡的飛蟻 16.0904

相信你們都曾經看過蟻丘。在蟻丘裡有一種的昆蟲(飛蟻),它在裡頭長大,漸漸的長出翅膀。在長出翅膀後,還未下雨前,它們都還是一樣住在蟻丘裡。

《聖喜長老》——緣起第五法 16.0826

老師說:"看到我們死亡的那一刻,有無明愛取行業,因為有無明有下一生,但只有無明是不會導致下一生,還要有愛、取才會導致下一生,但有無明愛取還是不會導致下一生,還是要有無明愛取行業才會導致下一生。

《聖喜長老》——無明不是我 16.0815

目前對無明有很強烈的感覺,因為他很實在,所以起強烈的貪嗔癡。有多少無明?當別人看我希望實在,我可能會討好等,當我希望別人是實在,我可能會期待要求等,當我認為能力實在,我會驕傲等。瞭解很好,因為無明像山一樣高。

《聖喜長老》——五自在 16.0804

五自在是有禪定的人自然會知道的,比如說,你決意30分鐘禪坐,30分鐘後你就會從禪定出來,這個入定與出定自在,這部份不困難,困難的是如何得到定,困難的是如何保持這個定,今天有定,明天有定,保持定繼續下去,這是困難的地方。

《聖喜長老》——快樂的方法與發願 16.0727

快樂從哪裡來?嗯...我最近看智慧之光,瞭解異熟心的道理,發現現在很多可意、不可意的所緣是因為過去的業,還有比較近的因,像外緣、根門運作等等。另外我發現緣起可以看到無我,你看不到誰在做,是很多東西,像河流一樣聚集、流動。

《聖喜長老》——快樂的方法與發願 16.0727

快樂從哪裡來?嗯...我最近看智慧之光,瞭解異熟心的道理,發現現在很多可意、不可意的所緣是因為過去的業,還有比較近的因,像外緣、根門運作等等。另外我發現緣起可以看到無我,你看不到誰在做,是很多東西,像河流一樣聚集、流動。

對治妄念 16.0330

當妄念出現的時候要嘗試的明白其因以及對這因採取行動,那妄念就會消失。如果我們去對抗妄念,這是不太有效的。若我們是對抗妄念的因,這才真正有效。

慈心觀 (四) 14.0122

上幾講解說了慈心,依據帕奧禪師、《清淨道論》所敘述的方法,可以培育慈心達到禪那定。我想大家都曉得如何培育慈心達至禪那的水平,這是在佛陀教導裡的一個很普遍的教導。帕奧禪師也教導專注一個人或一群人,抑或一個區域或整個宇宙,我們能訓練心於慈心達至第三禪的水平。

慈心觀 (三) 14.0108

過去我們曾解說慈心,慈心是一種友愛(友誼),內在心理的一種友誼,我們稱為 mettA,慈心。在內心裡我們培育友愛。外在任何種類的所緣我們都能使用,然而所產生的慈心是在我們內心裡增長。相同的,瞋恨也是如此,是在內心裡戰鬥、爭論、生氣。而從外在我們看是「人」,其實是發生在內在的心理。

慈心觀 (二) 14.0101

今天對全世界來說是一個很特殊的日子,2014 新的一年。我們全都來到了新的一年。不同的國家、地方都有自己特別的新年,錫蘭也有自己的新年,只有一小族群的人在慶祝。在印度、中國也有各種的新年。然而一月一日是全世界性的新年,全世界的人們來到了新的一年,有些人會慶祝,有些則會祈福,他們以各種方式迎接新的一年。

慈心觀 (一) 13.1225

在十一月之前的佛法開示裡,我們開始解說止禪的四十業處。四十個業處當中,已經解說了三十個業處,尚有十個業處需要解說。今天我們將解說慈心觀。在佛陀的教導裡,慈心觀是一個很重要的修習,所以佛陀以各種方式解說它。

應做慈愛經開示 12.0701

Ven. Ariyadhamma Mahathera(聖法大長老),斯里蘭卡籍,生於 1937 年 4 月 24 日。出家於 1956 年(17 歲),1959 年 7 月 15 日受比庫戒。他的戒師,是 Ven. Kedevadduwa Jinawamsa(聖種大長老),為斯里蘭卡.卡裡阿尼森林派的創立者(1951 年.6.17)。